2006年12月9日 星期六

鄧小平的「貓論」何時提出?

——評《毛澤東專政始末》之三


唐德剛在《毛澤東專政始末》頁272說,鄧小平的「貓論」是1975年說的。事實上,「貓論」的提出較唐氏所言要早得多。而其背景則是經歷「大躍進」苦難之後,農民自發地要求放鬆國家的管制,因而引起了一場要不要給農民更多生產權限的爭論。這場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安徽以「責任田」名義偷渡包產到戶的措施。陳雲、鄧小平等人支持包產到戶,而相當多數的人則對由集體走向「單幹」心存疑慮而反對,包括1959年廬山會議上被打倒的前國防部長彭德懷在內。


1962年7月2日,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了包產到戶問題,鄧小平在這次會議提出了著名的貓論。鄧小平說:

不管是黃貓黑貓,在過渡時期,哪一種方法有利於恢復,就用哪一種方法。我贊成認真研究一下。分田或者包產到戶,究竟存在什麼問題。你說不好,總要有答覆。對於分田到戶要認真調查研究一下,群眾要求,總有道理。不要一口否定,不要在否定的前提下去搞。過渡時期要多種多樣。現在是退的時期,退夠才能進。總之,要實事求是,不要千篇一律。這幾年就是千篇一律。〔註1〕

隔幾天,鄧小平又在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上表達了同樣的觀點,並引同為四川老鄉的劉伯承打仗的方法論為包產到戶辯護:

劉伯承同志經常講一句四川話:「黃貓、黑貓,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。」這是說的打仗。我們之所以能打敗蔣介石,就是不講老規矩,不按老路子打,一切看情況,打贏算數。現在要恢復農業生產,也要看情況,就是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採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,看用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就採用哪種形式。〔註2〕

鄧小平提出「貓論」,顯示他的務實傾向;到了鄧小平三度上台,原為四川農民由經驗中歸納出來的一個簡單道理,便成為改革的重要精神。


  • 註1:〈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紀錄〉,1962年7月2日,轉引自逄先知、金沖及主編,《毛澤東傳》(北京:中央文獻出版社,2003),頁1231。
  • 註2:陶永祥,《鄧小平的實在話》(北京:中央文獻出版社,2006),引自《人民網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